链上金融的争夺战:谁来设计新的秩序?
1. 链上金融基础设施的竞争
区块链技术正成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新基石。传统金融机构和加密原生企业都在争夺下一代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摩根大通的策略是将区块链技术融入现有金融系统,以提升效率。Circle 则是在区块链上搭建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为现有体系提供替代方案。
这一趋势让人联想到过去「以传统金融为中心的 FinTech」与「以大科技公司为中心的 TechFin」之间的竞争。不过现在的格局有着显著的不同。
竞争不仅仅关乎简单的技术优势,更关乎谁将设计和运营未来的金融生态系统。传统金融机构试图在现有法规和体系内逐步转型。而加密原生企业则基于技术效率和可扩展性构建新秩序。本报告探讨了摩根大通和Circle的链上金融战略,并分析了链上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
2. 摩根大通:在传统金融架构上构建区块链
摩根大通已注册名为“JPMD”的存款代币商标,而金融机构则通过数字化转型拓展用户触点、提升运营效率。
重要的是,这种竞争并不是简单的「平行推进」,而是打破了双方之间的界限。类似的现象在当下的链上金融领域再次出现:
Circle 申请设立信托银行,意在直接执行储备管理与托管等核心金融职能;摩根大通则在公链上发行存款代币,将业务拓展至链上资产管理领域。它们虽然起步方向不同,但正逐步吸收对方的策略和领域,都在寻找新的平衡点。这种趋势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也包含风险:传统金融机构若过于生搬硬套科技公司的敏捷与速度,可能会与现有风险管控体系产生冲突。比如德意志银行曾推行“数字优先”战略并大规模投资 IT,但由于与遗留基础设施的冲突,导致反复的系统故障,最终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反过来,加密原生公司也面临另一种风险:在过度扩大制度性接受时,可能失去一直支撑其竞争力的灵活性与执行能力。
在链上金融的竞争中,最终的胜利将取决于能否真正理解并立足于自己的基础与优势。
各参与者需要在自己的「不对称优势」之上,找到技术与制度的和谐整合之道。能否平衡这两者,将决定谁是未来的赢家。
本文由币圈网发布,不代表币圈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rcns.cn/news/a1n2fd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