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币圈新闻 > 新闻

稳定币在慢慢变“稳定”?

全球抵制:分裂与主权之争

1.欧盟——“欧洲壁垒”
自2024年6月以来,MiCA(加密资产市场)实施了严格的规则:稳定币发行商必须将储备本地化,持有至少30%的流动资产,并遵守每个发行商每日交易2亿欧元的上限。

风险:

这实际上造成了法律障碍,阻止美元稳定币主导欧盟市场。虽然一些发行机构(例如Circle)已经推出了欧盟许可的关联公司,但美国和欧盟版本之间的差异(例如,赎回权)可能会导致可替代性降低和运营摩擦。

2. 中国与香港——战略重塑
虽然中国大陆继续禁止加密,但上海现在正在探索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像JD.com和蚂蚁集团这样的巨头正在游说在香港即将出台的许可制度下(2025年8月1日生效)提供离岸人民币代币。香港已收到40多份申请(包括来自Ant、JD、StandardChartered和Circle),但根据严格的资本、准备金和反洗钱规则,将授予少于10份许可证。

风险:

这些人民币稳定币面临央行的监管,受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变化和资本管制限制的影响。在香港制度下,离岸发行人还必须应对许可证审批的不确定性。

3. 日本——谨慎创新
日本修订后的《支付服务法》(2023年年中,2025年初更新)限制向银行、信托公司和持牌支付提供商发行稳定币。发行人必须持有全额支持的准备金(国内信托持有),其中~50%的短期政府债券允许。

风险:

在低利率环境下,这种严格的要求限制了潜在收益率,并提高了准备金管理的门槛,最终挤压了发行商的盈利能力。

      风险考虑因素

      1.银行和准备金风险

      像USDC这样的稳定币将真钱存放在银行以支持他们的代币。但在2023年3月,当硅谷银行倒闭时,USDC的33亿美元资金陷入困境。这导致USDC暂时失去了1美元的价值,跌至0.87美元。如果银行倒闭,人们可能会失去信任,稳定币可能会贬值。

      2.智能合约风险

      许多稳定币使用智能合约来运行。但是这些程序可能存在错误或被黑客入侵。过去,Euler和Curve等项目由于代码问题或欺骗攻击而损失了数百万美元。如果技术不够强大,即使是知名的稳定币也会被暴露。

      3.储备和流动性风险

      如果稳定币不能保存足够的安全和流动性资产(如美国国库券或现金),那么当人们试图赎回他们的硬币时,它可能无法偿还用户。在欧洲,新规则(如MiCA)要求稳定币实时显示其储备以帮助防止这种情况。不遵守规则可能会导致巨额罚款——最高1500万欧元或公司收入的3%。

      4.失去挂钩和市场恐慌

      有时,即使是最大的稳定币也会短暂地失去其1美元的价值(称为“脱钩”)。这可能发生在压力或坏消息时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投资者可能会急于出售较弱的稳定币并转向更安全的稳定币。这可能会导致市场急剧波动并损害信心。

      稳定币作为美元的数字化身

      美国在数字货币竞赛中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不是央行代币,而是在明确的联邦框架下运作的私人发行、美元支持的稳定币。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标志着代际转变。稳定币不再是一种加密产品——它们现在正在成为数字金融的操作系统。这场比赛不再仅仅是关于数字代币,而且还是保持对全球经济结算层的控制权。

      在未来几个季度,预计机构资本将流入稳定币基础设施,加强传统金融和Web3之间的协调,以及主权货币和协议原生流动性之间的界限模糊。未来,稳定币可能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文由币圈网发布,不代表币圈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rcns.cn/news/nc99kg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