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策略版山寨币
本轮周期行至半程,大家才惊觉,微策略那种囤大饼(BTC)的策略被诸多上市公司纷纷效仿,或将成为助推超级比特币化的历史推动力。
上市公司开始纷纷陷入抢夺筹码的囚徒困境之中。先到先得,后到难得。
据称,上市公司们已经囤积了接近77万枚BTC,并且这个数量还在以每月1万枚的速度迅速增长。按照这个速度,今年底前它们的总囤积量将有望赶超1个中本聪,即约100-110万枚BTC。
其中仅微策略一家就囤积了近60万枚BTC。它似乎已经找到了运用自家公司股票净溢价来不断买入更多BTC的永动机策略:买入BTC(大饼,电子黄金) => 提升每股含饼量(含金量) => 股价上涨 => 增发股票,获得融资 => 买入更多BTC => 重复上述循环……
然后它包括其他公司,如日本的Metaplanet,发行低息乃至于零息债券来从市场上获得融资,加仓大饼,为上述循环注入额外燃料和动力。
以至于开始有不少人宣称要搞各种山寨币版本的微策略,大意就是囤积各种山寨币的微策略模式,比如囤积ETH的美股上市公司 SharpLink Gaming,等。
笔者却忽然想到了这个的逆向版本:微策略版的山寨币。设想如果有这么一个山寨币项目方,它已经成功地在市场上发行了一个山寨币,不管是项目币、模因币还是空气币,总归币本身可能是没有什么实际业务价值支撑的,就和微策略的软件业务聊胜于无一样,然后这个山寨币项目方开始学习微策略的囤大饼模式,买入BTC作为项目战略储备,提升单币含饼量,以此提振币价,币价提升,就意味着项目方或者社区金库里锁定的山寨币储备可以置换成更多的大饼,于是向二级市场抛售自家山寨币,换入更多大饼,进一步提升单币含饼量,如此循环往复……
那么请问,这个山寨币是否有机会像微策略的股价那样因为囤饼策略而一飞冲天呢?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似乎也并不是每一家模仿微策略模式的公司,股价都因为囤饼而得到了提升。
微策略的永动机循环里,最迷思的环节应该是每股含饼量提升就会导致股价上涨,从而获得净溢价了吧?
没有净溢价,融资就不能持续。融资不能持续,永动机循环就要被迫停止。而净溢价的产生,却只是来自于二级市场的买方相信未来微策略的每股含饼量还会进一步提升。于是这就成了一个循环论证。
尤其是在美股已经有很多支专业的大饼现货ETF产品的情况下,让买方不方便直接购买BTC于是选择微策略作为替代投资方式的说法有些略显苍白。
持有ETF,就是委托持有一定数量的BTC,这是由ETF的机制决定的。
而持有微策略股票,则恐怕不仅仅是信任其老板Michael Saylor的人品,更重要的是相信他的能力,总能在未来持续找到各种办法,增发更少的股票,买入更多的大饼。
由此可见,净溢价的出现就是它产生的条件。而净溢价的消失也很有可能是它死亡的丧钟。
市场的反身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华丽登场。
归根结底,囤饼为什么能够支撑股价、币价,而不是走向它的反面,死亡螺旋呢?
依稀记得上一个试图囤饼支撑币价的人,还是LUNA的创始人Do Kwon。
狙击LUNA的游资,正是以超额增发LUNA代币置换的大饼仓位为切入点着手的。
大饼支撑LUNA,LUNA支撑UST。从基座到顶层,倒金字塔摇摇欲坠。釜底抽薪,市场恐慌,UST挤兑,LUNA无限增发,币价迅速归零。
微策略持有的大饼仓位现值大概在650亿美刀左右。而其美股市值则高达1110多亿美刀。仓位现值,而不是净值。此处没有考虑负债。
也许从微策略到LUNA,就还差一个UST这样的产品。
如果有人愿意搞一个模仿微策略模式囤饼的山寨币,那一定会很有趣吧?!
抑或每一个曾经的山寨币、模因币乃至于土狗币,只要庄家手里还有筹码,似乎都可以模仿一下微策略模式,以求起死回生之功效?
本文由币圈网发布,不代表币圈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rcns.cn/news/ogolin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