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免费的午餐:关于GENIUS法案的“危言耸听”
法案由此创造了一个双向的、能够放大风险的传染渠道。更何况,稳定币作为新事物,公众认知尚浅,任何风吹草动引发的恐慌,都可能在这条风险传导链中被急剧放大。
最后是“面子”——不容忽视的信誉风险
这次的《GENIUS法案》在投票过程中,两党分歧其实相当大。而一个巨大的争议点,直指总统的利益冲突问题。法案中有一条规定,禁止国会议员及其家属从稳定币业务中获利——这很好,为了避嫌。但蹊跷的是,这条禁令并没有延伸到总统及其家人身上。
这一点为何如此敏感?因为众所周知,特朗普家族深度参与了加密行业。其家族持股的World Liberty Financial公司,就发行了一款名为USD1的稳定币,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特朗普本人更是在2024年的财务披露中,报告了从该公司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收入。
如果你去搜索“World Liberty Financial”,会看到其官网标题赫然写着“Inspired by Trump, Powered by USD1”。一国元首为一个加密货币站台,这种“公器私用”的味道,未免也太浓了(上个这么干的国家元首是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被称为“小特朗普”)。一边是总统大力推动稳定币合法化,一边是自家的稳定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不仅让法案本身蒙上了“利益输送”的阴影,也让整个Web3和加密行业的声誉受损,仿佛沦为了政治权贵们牟利的工具。
更深层的风险在于,一部带有明显党派和个人利益色彩的法案,其稳定性必然堪忧。虽然这次在共和党主导下得以通过,但民主党的批评声不绝于耳。谁能保证,未来某天政权更迭后,新上台的政府不会对现任总统进行“清算”?到那时,他们会不会因为厌恶法案背后的利益纠葛,而选择“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直接废除或颠覆整个稳定币框架?这种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对于一个极度需要长期稳定预期的行业来说,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
权力游戏:是“创新天堂”,还是“巨头后花园”?
法案声称要“促进创新”,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它的规则,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法案为稳定币发行商设定了一套堪比银行的严苛监管标准:反洗钱(AML)、了解你的客户(KYC)、频繁的审计、银行级的安全系统……这一切都意味着极其高昂的合规成本。有研究显示,高达93%的金融科技公司都为满足合一规要求而头疼不已。
对于初创公司而言,这几乎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那么,谁能轻松应对呢?答案不言而喻:那些早已家大业大的华尔街巨头和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它们拥有现成的法务合规团队、雄厚的资本,以及与监管机构打交道的丰富经验。
结果很可能是,这部法案名为“促进创新”,实则为行业巨头们挖了一条深深的“护城河”,将那些充满活力、最具颠覆性的小团队无情地挡在了门外。最终,我们可能看不到百花齐放的创新生态,而是一个由少数几家银行和被“招安”的科技巨头主导的寡头市场。它将系统性风险再次集中到那些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被证明“大而不倒”的机构身上,或许只是在为下一场由寡头引发的危机埋下伏笔。
Tether公司虽然毁誉参半,但它那种出身草根、野蛮生长、最终成为行业巨头乃至全球人均利润最高企业的“创业神话”,在《GENIUS法案》之后,恐怕将成为绝响。
代理人监控:谁在看着你的钱包?
在推动《GENIUS法案》的同时,立法者们还高调通过了另一项法案——《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并宣称成功阻止了政府发行“奥威尔式”的、能直接监控我们每一笔消费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这被誉为是“隐私的伟大胜利”。
但请等一下,这会不会只是一个巧妙的烟雾弹?
政府确实没有亲自下场运营一个中心化的账本,但《GENIUS法案》做了什么呢?它强制要求所有私营的稳定币公司,必须对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KYC),并记录所有交易数据。
这里,我想用一个Web2时代的著名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斯诺登事件和“棱镜计划”(PRISM)。当年,斯诺登曝光的文件显示,美国NSA可以通过一个名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从谷歌、Facebook、苹果等科技巨头的服务器里获取用户的邮件、聊天记录、照片等各类隐私数据。尽管这些数据名义上属于私营公司,但政府依然有办法拿到手。
这个逻辑在《GENIUS法案》下同样适用。根据美国法律中根深蒂固的“第三方原则”(Third-Party Doctrine),你自愿提供给第三方(如银行或稳定币公司)的信息,是不受宪法第四修正案完全保护的。这意味着,政府机构未来很可能在无需搜查令的情况下,就能从稳定币公司那里调取你的全部交易记录。
看明白了吗?政府只是把监控这件事“外包”了出去,并建立起一个“代理监控”。这个体系在功能上与政府直接监控几乎没有区别,甚至更加隐蔽,因为政府可以将责任推给“私营公司”,从而在政治和法律上规避问责。
说起来甚至有些讽刺,《GENIUS法案》被誉为区块链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它让区块链和加密技术向着“Massive Adoption”迈出了先驱们梦寐以求的一大步。但代价是什么?是区块链先驱们最为看重的匿名性和抗审查性被彻底阉割。对此,我的态度倒也谈不上惋惜,因为我深知,完美无瑕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本就不存在。
结语
聊到这里,相信大家对《GENIUS法案》已经有了一个更立体、更审慎的认识。它绝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故事。
它对美国而言,恰似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试图巩固美元地位、带来监管确定性的同时,也可能加剧实体经济的困境、埋下通胀的种子、扼杀真正的草根创新,并以一种更聪明的方式侵蚀我们的金融隐私。
未来已来,但它将走向何方,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保持清醒,持续发问。
本文由币圈网发布,不代表币圈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rcns.cn/news/v9t97b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