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币圈新闻 > 新闻

Genius 法案落地:我们该如何审慎对待稳定币叙事

客观来说,GENIUS 法案的通过,不只是美国对稳定币的松绑,更是对数字美元路线的一次明确选择——放弃央行数字货币(CBDC),而扶持合规的、由私营部门发行的美元稳定币。

可以预见,美国这一表态将成为其他国家监管设计的参考范式,推动稳定币进入全球金融政策的通用讨论框架。

稳定币的路径正在改变

过去几年,稳定币市场格局长期由 Tether(USDT)与 Circle(USDC)主导,分别代表了「流通效率」与「合规透明」两类路径:

  • USDT 聚焦跨平台流通与撮合效率,在交易所和灰色结算网络中占据主导;

  • USDC 则强调资产合规性与透明度,深耕监管友好场景与机构客户体系;

而从整体规模看,2025 年以来,稳定币仍保持增长态势——根据 CoinGecko 数据,截至 7 月 18 日,全网稳定币总市值约为 2620 亿美元,相比年初增长超过 20%。

这也意味着在加密市场回暖的过程中,稳定币依旧是最核心的「流动性入口」,其中 USDT 和 USDC 的双寡头格局仍然稳固——USDT 总市值超过 1600 亿美元,占比超 60%;USDC 则保持在 650 亿美元上下,占比约 25%,二者合计份额近 90%。

自 2024 年起,越来越多 Web2 金融企业与传统资金力量开始入局,用稳定币构建链上结算工具,譬如 PayPal 的 PYUSD、新晋政治资本加持的 USD1,就是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信号:

PYUSD(PayPal USD)由支付巨头 PayPal 推出,天然具备跨境结算场景与全球商户网络;USD1 以链上可合规出入金与跨境业务为目标,获得以特朗普为背书的政商资源支持,切入企业结算场景。

可以说,在机构与国家力量的加持之下,这些新兴稳定币项目,正在推动稳定币的职能从「Web3 流动性工具」,演变为连接 Web3 与现实经济系统的价值桥梁,其使用场景也正在从交易所与钱包内逐步渗透入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自由职业者结算、OTC 场景等多元用途中。

狂飙背后,稳定币真正的挑战在哪里?

不过,客观来讲,GENIUS 法案固然让稳定币获得了制度承认,但也带来了更多合规要求,为其发展设下了更明确的规则边界。

譬如发行主体需接受 KYC/AML 管理、资金需具备托管隔离与第三方审计、在极端情形下可能设定发行额度或用途限制等等,这意味着稳定币获得了合法身份,但也正式步入「被监管的货币角色」。

从这个角度看,后续稳定币能不能突破 Web3 的标签应用限制,才是能否完成增量落地的关键,毕竟更进一步看,稳定币的最大增长潜力并不在 Crypto 内部圈层,而是在更广阔的 Web2 与全球实体经济之中。

就像 USDT 与 USDC 的主要增量,早已不来自链上交互用户,而是遍布对跨境结算有强烈需求的中小企业与个体商户、无法接入 SWIFT 网络的新兴市场与金融弱势地区、渴望摆脱本币波动的通胀国家居民、无法使用 PayPal、Stripe 的内容创作者与自由职业者等等。

换句话说,它未来最大的增量不在 Web3,而在 Web2——稳定币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并非「下个 DeFi 协议」,而是「替代传统美元账户」。

这也意味着,一旦稳定币成为数字美元在全球的基础性载体,就势必牵动货币主权、金融制裁与地缘秩序等敏感神经。

因此稳定币的下一阶段增长,必然与美元全球化的新版图密切相关,也将成为各国政府、国际机构与金融巨头之间的新的战场。

写在最后

货币发行的本质,从来都是一种权力的延伸,它背后依赖的,不仅是资产储备、清算效率,更是国家信用、监管许可与国际地位的背书。

稳定币也不例外,若想真正从 Crypto 世界渗透进现实经济体系,仅靠市场机制或商业逻辑,终究不够,因此 2025 年全球政策转向所带来的合规化助力,固然是稳定币走向主流的重要推手,但也意味着它将必须在更复杂的博弈中生存。

这是一个长周期的博弈,而我们正处于它真正开始的阶段。

本文由币圈网发布,不代表币圈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rcns.cn/news/j3amuk6o.html